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西厂区,高耸的法国梧桐树,苏联风格的建筑群,记载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4年,中国第一台自移式支架诞生。
1984年,世界第一台中位放顶煤支架研制成功。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东厂区,现代化的工业厂房里,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新的激情正在燃起:
2016年,中国第一套煤炭成套综采支架出口美国市场。
2018年,“世界第一高”8.8米电液控制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下井调试成功。
▲2018年郑州煤矿机械集团研制的8.8米电液控制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资料图片
▲1964年郑州煤矿机械厂研制的中国第一台道布森仿英自移式支架样机。资料图片
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风云际会、波澜壮阔。这位“共和国长子”用探索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让郑煤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给予了河南国企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拼搏勇气,谱写了中国煤机从“中国第一架”到“世界第一高”的传奇故事。
创新引领改革——“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一座形似液压支架的东厂区大门傲然挺立,仿佛在诉说着郑煤机在中国煤机制造史上的崇高地位: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郑州煤矿机械厂,是国家“一五”计划中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将历史的时针回拨。当时,中国煤炭开采技术还停留在“靠炮轰”“拿镐挖”“用筐驮”的阶段,机械化程度很低。同期,液压支架已经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
1955年,原煤炭工业部作出中南地区在郑州建设煤矿机械加工企业的立项决定,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聚集郑煤机,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梦想共同努力奋斗。
1964年,中国第一台自移式支架在郑煤机诞生。
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大力发展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开始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综采设备。由于国内外地质条件不一样,一度出现了“洋鸡趴窝不下蛋”的情况。
“花钱可以买产品,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原郑煤机研究所所长杨振复回忆说:“当时煤炭工业部号召北京、郑州等地煤矿机械厂,一是要解决‘洋设备’消化不良的问题,二是要完成‘中国造’的任务。”
中国煤层有厚、中厚、薄之分,不同的煤层需要不同的综采设备。郑煤机瞄准国内市场需求,对英国、德国综采设备的核心零部件进行技术攻关,不仅一举攻克技术难题,还顺利完成本土化技术升级。
1984年,世界第一台中位放顶煤支架在郑煤机研制成功。紧接着,郑煤机又相继攻克高位、低位放顶煤支架技术,各项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还被推广到了海外。
将改革进行到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历史总是在关键节点给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考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此时,正值中国工业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幅削减,煤炭、钢铁等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52.2%。
作为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链,提供机器设备的郑煤机受到的影响更为剧烈:资产负债率超过117%,职工工资拖欠8个月……企业接近崩溃的边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看来,“南方谈话”肯定了企业股份制的做法,为国企改革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就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少人对郑煤机的印象已是“全省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产。看到企业的窘境,技术人员最先流失。
2000年,37岁的焦承尧出任郑煤机新一届领导班子“一把手”。“人都留不住,何谈发展?咱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依靠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焦承尧在领导班子会上说。
穷则生变,改革先从分配制度开始。当时技术人员里的佼佼者,现任郑煤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龚宇说:“技术人员的工资猛地涨了上去,走的人又都回来了。”
干部,干部,不能一干上就下不去。郑煤机开始推进以“竞聘制、岗薪制、任期制、末位淘汰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制度改革。坐在郑煤机总经理的位置上,付祖冈坦言“位置不好坐”。
进了企业的门,不见得一直是企业的人。用工制度改革开始后,不管协议工和合同工身份,只要干得不好,都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辞退。“时间长了,大家习惯了,也都没啥意见了。”职工李锡元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郑煤机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直到A+H股上市,企业运营的体制机制不断向市场化靠拢,焕发出新的活力。
重装上阵的郑煤机,开始步入中国煤炭的“黄金十年”。“2000年企业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2012年我们做到了120亿元。”焦承尧说。
开放倒逼改革——“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中国高端煤机市场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核心在于电液控制技术受制于欧美煤机巨头。“要想办法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郑煤机人心里暗暗使劲。
2005年,郑煤机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成功研制出4.5米液压支架。“这是神华使用的首套替代进口的本土化产品,打破了国外煤机巨头垄断中国高端煤机市场的局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说。
自此以后,郑煤机连续保持了在世界液压支架研发和制造方面的绝对优势。6.5米、7米、8米……这项记录不断被刷新,直至2018年,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高达8.8米的液压支架“顶起了”世界最高的综采工作面。
郑煤机掌握了国内液压支架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具备了放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自主开发的液压支架产品开始进入俄罗斯、土耳其等国际市场。
改革开放给人“闯”的勇气。对于郑煤机而言,仅仅是走出国门还不算闯,“世界那么大,要闯就闯‘高手的江湖’。”他们将目光瞄准美国和德国市场。
美国稳坐世界煤机高端市场“头把交椅”。郑煤机煤矿成套综采支架在塞内卡煤炭资源公司橡树林煤矿调试使用,标志着中国煤机制造实现了美国高端市场零的突破。
单一煤机产业犹如“一条腿走路”,很难抵御行业波动的风险。2017年12月,郑煤机完成了对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电机业务的收购,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河南国有企业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进发。”省政府国资委主任李涛说。
亲历者说
改革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董事长焦承尧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用自身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改革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招。
2000年以来,郑煤机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由濒临破产逐步发展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A+H股上市公司,推动了中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产品还成功打入俄罗斯、印度、土耳其、越南、澳大利亚、美国、印尼等国市场,为中国制造争了光。2013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形势陷入低谷,煤机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尽管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仍是行业最好,但郑煤机人居安思危,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走出去”,成功并购亚新科、德国博世电机项目,跨入了万亿级别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促进了我国汽车电机技术的革新,填补了我国没有大型高端国际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空白,也实现了“煤机+汽车零部件”双主业驱动发展,为奔向“百年企业”梦想增添了新的引擎。
40年光辉历程,凝结了无数的艰辛、光荣与梦想。作为地方国企的改革先行军,我们深知改革并非一劳永逸,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不懈奋斗,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